百闻不如一“鉴”(12)丨堤防加固建设的“地下鹰眼”
时值寒冬,湖南洞庭湖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12月15日,正是在这片湖南省重点关注的垸堤防加固工程的热土上,我——湖南省水电设计院自主研发的第一代HHPDI-IW型TRD工法在线施工监管系统成功诞生,我的职业生涯正式开启。
我的“个头”跟大型起重机差不多大,身上的切割箱就像一把神奇的地下雕刻刀,缓缓深入地下,进行精确的纵向切割和直线推进。与此同时,切割箱一端的管子就像一位细心的泥瓦匠,不断向地基注入水泥浆,与原状地基泥土紧密混合,给大地穿上一层坚固的盔甲。仅仅30分钟,我就能在地下20米深处筑起一道0.4米厚、坚如磐石的水泥防渗墙。
洞庭湖区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为了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省水电设计院专门组建了数字工程院,着力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打造湖南水利数字化品牌。
我的诞生,是我们研发团队在堤防加固工程关键施工工艺信息化监管领域取得的进一步重大突破,成功解决了防渗墙施工监管难、效率低、不到位等问题,推出了一系列完善的解决方案与系列化产品,就像给堤防加固工程施工戴上了一套“智能眼镜”,让施工监管变得更加全面和高效。
我身上还配备了各种“高科技感知器官”。我的前端配置了RTK定位传感器、提升油缸行程传感器、垂直倾斜仪等各种高精尖设备;后端则配套了PC端、小程序端监管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层级的监管需求;整体就像一位全能的超级英雄,能够自动识别施工工序、智能采集和预警关键施工参数,实现施工数据的全过程记录和展示。
为了让这些“秘密武器”更加透明、可控,湖南省水电设计院还创新运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IOT(物联网)+GIS(地理信息模型)的先进技术,自主研发了智慧工地系统和在线物联采集设备。现在,下钻深度、流量、加量、倾斜度等数据都能实时采集、记录、保存,让“隐蔽工程”变得“透明可视”、有据可查。
湖南省水电设计院不断攀新技术制高点,响应国家水利现代化和智慧水利建设的需求,积极推进“科改示范行动”,通过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堤防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我的出现不仅极大提升我国堤防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还将推动水利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目前,我们团队正在利用AI、大数据、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进行第二代产品的研发,希望能够打造出一台能够自动识别土层、调整施工参数、自动施工的TRD工法设备,就像培养一位真正的智能施工大师,让地下隐蔽工程的施工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为推动我国水利行业智能建造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