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技术与人才>领军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 | 王导勇:“导总”的水之“道”

来源:综合管理部、水利水运设计院 发布时间:2025-07-28 浏览次数: 【字体:

在烈日灼灼的洞庭湖堤防加固工程施工现场,大家都亲切的唤王导勇为“导总”。而他的名字里,藏着一段特别的缘分。本是“道”字辈,按族谱应叫“王道勇”,却因儿时笔误成了“导勇”。他索性将错就错,这一改,倒像冥冥中注定 —— 从探寻水之“道”,到主导水之“治”,他的半生都在与水对话,在洞庭湖畔写下属于自己的“水之道”。

00.marked.jpg

导水之路,自少年启程

“我出生在地处长江流域的湖北武汉。”王导勇回忆,1991年,家乡发生溃堤灾情,乡邻房屋因洪水浸泡而倒塌的场景始终盘旋在他心头。受父亲坚守在防汛一线的影响,年仅11岁的他便默默立下了治水的心愿。父亲“水要顺着性子治”的念叨,成了他对“水之道”的最初启蒙。

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毕业后,他带着这层深意走进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先后参与了鲤鱼江、东坪、三江口、株溪口、白竹洲、湖北节堤航电枢纽等60多个水利水电项目的设计工作,担任洞庭湖区重点垸堤防加固一期工程、洞庭湖区三大垸安建工程、三大垸分洪闸工程、江西龙头山航电枢纽工程、欧阳海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酒埠江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等10余个大(中)型项目的设总,其中国家重点工程5项。在堤防、水闸、低水头电站厂房、航电枢纽,特别在防渗处理和软土地基处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担任水工部室主任、主任工程师,院总工助理,现任湖南院专业总工程师,被授予“金牌设总”称号。

导水之术,让每寸堤防懂水的性子

“洞庭湖区的水‘野得很’,60%以上的险情是由砂基引起。” 王导勇常对年轻工程师说,砂基管涌就是水在 “较劲”,治水不能硬堵,得顺着它的脾气疏导。这是他从《深厚透水地层悬挂式防渗墙与减压井联合渗控关键技术研究》中悟到的道 —— 水要渗,不能一味地靠堵,以墙固基,以井导之。

在洞庭湖区重点垸堤防加固一期工程的工地上,他踩着泥泞讲解新方案:“以前防渗墙埋在地下,水在里面怎么‘闹’我们不知道。现在用数字技术‘导’出它的轨迹,高清摄像头盯着,数据系统记着,让水的一举一动都透明。” 这便是他的“导术”—— 不是与水为敌,而是做水的 “领航员”,让堤防成为水与岸的和解者。

从混凝土护坡到连锁植草砖生态方案,他总在调整 “导” 的方式:“水要走,也要留;堤要牢,也要活。” 这种顺应,藏着一个水利人对水最敬畏的理解。

让更多人听见水的声音

2021年担任九三学社湖南省水利水电委员会主委后,他多次参与到各类调研活动中,笔记本上记满 “水的诉求”:某处堤防该加监测点,某片湿地需控水位。这些来自一线的 “水语”,被他整理编写成《关于科学治水,实现洞庭湖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安全的建议》与湘鄂赣三省社组织联合调研报告《长江中游江湖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建议中提出的洞庭湖缺水解决方案、防洪治理措施,已逐步成为现实。

“我这名字,像冥冥中让我做个‘传导者’。” 他笑说,在九三学社的平台上,他把工地里的水情、图纸上的数据,作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建议,让水利人的专业智慧顺着民主协商的渠道,“流”向政策决策的视野里。这种 “导”,是让水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让治水的合力更精准。

“我们还在建设洞庭湖堤防数字模型,以期通过数字手段对洞庭湖在建工程、河湖水域岸线进行现场监管,对典型洪水、行洪蓄洪进行模拟推演,为洞庭湖防汛抗旱、工程调度、综合管理提供高效支撑。”他说。

治水就是治心。作为水利人他始终在做一件事 —— 导水向安,导智向善,导心向民。不与水争强,只与水共谋,在“导”与“道”的融合里,守着洞庭安澜,也守着一个水利人最本真的修行。

来源:综合管理部、水利水运设计院

通讯员:周旋

审核:孟熊

编审:周旋

审定:颜国保

【打印正文】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