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测控中心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为减灾提前拉响警报
5月12—18日,湖南省安化县连续两次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境内溪河山洪暴发,多处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全县23个乡镇普遍受灾。该县按照预案紧急启动防汛Ⅰ级响应,县防汛指挥部利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第一时间向各级防汛责任人群发Ⅰ级预警短信通知,并启动广播预警系统,全县23个乡镇主站、70个分站、120个村站的预警广播同时拉响。接到通知后,县、乡、村、组干部和责任人迅速赶赴一线,组织危险地区群众7万余人,按照预定路线有序转移。这是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测控中心研制生产的“HNY-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在山洪灾害时发挥预警作用的一个场景。
国家防总对安化县委、县政府在今年5月的两次特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将其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介。
“HNY-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结合现代防汛抗旱指挥数字体系的要求和科学管理方法,针对性地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中简易地质滑坡传感器、一体化监测预警设施、专用防汛监测仪和山洪灾害预警图形编辑平台、一拖多报警设施、无线调频语音预警装置属于国内首创。
“HNY-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由采集监测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具有易操作性强、监测数据准确度高、设备稳定性好、预警预报及时准确的特点。
其有以下四大特征:
1.小流域与乡村结合的预警体系。以小流域为山洪预警单元,向流域内受灾行政区划(乡镇、村)发布预警信息,形成小流域与乡镇、村相结合的山洪预警体系,预警具有时间、空间的准确性。
2.实现跨平台的统一应用功能。山洪灾害预警决策系统基于WebGIS 平台,采用三层技术体系架构,以浏览器作为用户前端,维护更加容易、方便,既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又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和开放性;使用最新的Java技术进行开发,建立的基于JSP+Servlet+JavaBean的MVC架构模式,既便于提高数据的执行效率,又借助Java技术的虚拟机机制,可跨平台实现统一的应用功能。
3.高效准确的数据采集。水雨情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在中国移动GPRS系统上构建,并特别开发了基于GPRS的数据中心程序,实现了信息采集点的无线数据传输,具有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的优点,而且设备安装方便、维护简单。它覆盖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数据传输速率高,传输容量大,通信费用低,有良好的实时响应与处理能力。同时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监测站网资源,建立了与气象、水文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对于没有自动监测设备的小型水库和水文(位)站,系统提供网络和手机上报方式,数据自动处理入库,极大的方便了人工监测数据的上报和缩短了上报的时间。
4.系统有机融合,功能更集中。由于各组成部分的设备和软件采用统一的设计思路,对功能进行了整合,雨水情监测、站网通信传输、数据中心和网络、预警决策软件、短信网关、语音广播预警通信、远程监测等在统一的软件、硬件以及通信平台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功能更加集中,业务更加统一,运行效率更高。
目前,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测控中心在全省建设了18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2个地市级防汛指挥平台,在全省建立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点200多个,预警广播站点600多处。“HNY-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在多次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效。
国家防总对安化县委、县政府在今年5月的两次特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将其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介。
“HNY-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结合现代防汛抗旱指挥数字体系的要求和科学管理方法,针对性地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其中简易地质滑坡传感器、一体化监测预警设施、专用防汛监测仪和山洪灾害预警图形编辑平台、一拖多报警设施、无线调频语音预警装置属于国内首创。
“HNY-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由采集监测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具有易操作性强、监测数据准确度高、设备稳定性好、预警预报及时准确的特点。
其有以下四大特征:
1.小流域与乡村结合的预警体系。以小流域为山洪预警单元,向流域内受灾行政区划(乡镇、村)发布预警信息,形成小流域与乡镇、村相结合的山洪预警体系,预警具有时间、空间的准确性。
2.实现跨平台的统一应用功能。山洪灾害预警决策系统基于WebGIS 平台,采用三层技术体系架构,以浏览器作为用户前端,维护更加容易、方便,既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又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和开放性;使用最新的Java技术进行开发,建立的基于JSP+Servlet+JavaBean的MVC架构模式,既便于提高数据的执行效率,又借助Java技术的虚拟机机制,可跨平台实现统一的应用功能。
3.高效准确的数据采集。水雨情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在中国移动GPRS系统上构建,并特别开发了基于GPRS的数据中心程序,实现了信息采集点的无线数据传输,具有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的优点,而且设备安装方便、维护简单。它覆盖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数据传输速率高,传输容量大,通信费用低,有良好的实时响应与处理能力。同时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监测站网资源,建立了与气象、水文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对于没有自动监测设备的小型水库和水文(位)站,系统提供网络和手机上报方式,数据自动处理入库,极大的方便了人工监测数据的上报和缩短了上报的时间。
4.系统有机融合,功能更集中。由于各组成部分的设备和软件采用统一的设计思路,对功能进行了整合,雨水情监测、站网通信传输、数据中心和网络、预警决策软件、短信网关、语音广播预警通信、远程监测等在统一的软件、硬件以及通信平台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功能更加集中,业务更加统一,运行效率更高。
目前,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测控中心在全省建设了18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2个地市级防汛指挥平台,在全省建立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点200多个,预警广播站点600多处。“HNY-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在多次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效。
中国水利报记者 赵洪亮
用户登录